小耳聽力問題

各位小耳家長及朋友: 大家好! 我是林口長庚耳科詹凱傑醫師, 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小耳聽力問題,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請各位耐心看完!

一般觀念上,以為沒有耳洞(外耳道),小孩子就聽不到,實際上除非兩耳都為小耳,且沒有耳道,聽力才會明顯變差(不是完全聽不到)。大多數( 80%)小耳症患者,都只有單側耳朵有問題,另外一耳的外形和聽力大都正常,能夠使用健耳的聽力和病變耳的殘留聽力,通常不至於影響病患語言發展及與人相處、溝通的能力。

來門診就醫的患者,耳鼻喉科醫師會先檢查並記錄耳廓、外耳道發育情況,並建議做雙耳的聽力檢查,較大的患者則需要評估語言發展的程度。如果有耳道狹窄併發膽脂瘤之虞,則須考慮加做耳部的電腦斷層攝影(CT)評估。否則等到四歲後考慮接受耳道成形手術時再來安排CT!

依年紀的不同,有不同的聽力檢查方法。其中包括行為觀察法、視覺加強反應聽力檢查、聽性腦幹檢查和耳聲傳射檢查(OAE)等。其中使用最多的為聽性腦幹檢查(ABR),這是一種電生理檢查,並不需要小孩的合作,只要讓小孩安靜或睡著即可施行,通常適用 2歲以下的嬰幼兒。2-4歲則建議接受行為觀察法或視覺加強反應聽力檢查。至於4歲以上的孩子,則建議接受純音聽測檢查決定聽閥,測出真正聽力損失的程度。部分幼兒的配合度較差,對聽覺刺激反應並不明顯,有時一、二次聽力檢查仍無法完成,此時就必須反覆的測試。而聽力檢查通常每半年至一年追蹤一次即可。

雙側小耳症患者,若兩邊均有外耳道閉鎖或狹窄,幾乎必有傳音性聽力障礙。出生之後要先做氣骨導式聽性腦幹( ABR)檢查,並在儘快在半歲內配戴骨導式助聽器,提高聽覺能力,否則會影響語言學習發展。另外,並請醫師評估是否符合聽障殘障手冊標準,建請開立證明。此外, 單單佩戴助聽器是不夠的,仍需要在配戴助聽器後,接受密集的聽語復健。聽語復健的目的在於教導家長利用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導幼童使用增強的聽覺能力,來促進語言的發展。這部分在台灣的雅文基金會或婦聯會都有提供協助。

單側小耳症患者,出生後要先確定外型正常之健耳聽力是否正常,若健耳聽力沒有問題,患耳聽損輕微則可持續追蹤聽力及語言。而單側小耳在聽力影響主要有三項: 1. 音源定位困難 2.吵雜環境下語音辨識不足3.優耳側聽現象。這些症狀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出現。通常不會影響課業學習或造成生活困難。

很多家長會問,有關單側小耳是否需要戴骨導助聽器或雙側小耳是否需要戴雙側骨導助聽器?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爭議,我的想法保持開放,亦即如果孩子願意配戴而且真的對生活與學習有幫助,為什麼不給他雙側聽能的機會呢?反之,如果孩子不適應且幫助不大,那就再觀察吧!但,若患耳因音源定位困難或語音辨識不足而造成語言發展遲緩或構音困難,則必需考慮選配合適的骨導式助聽器。